安徽理工大学欢迎您! 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中国文明网 安徽文明网 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文明动态 道德风尚 道德讲堂 志愿服务 基层创建 榜样力量 政策文件 网络传播
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创建>>正文
 
一封特殊的信写给“妈妈老师”张诒宁教授
2022-05-08 23:37   力物学院   (点击: )

2021年,袁亮院士与学校部分老教师合影(右二为张诒宁教授)

5月8日上午,住在广州的、年近九十岁高龄的力物学院退休老教师张诒宁教授,给力物学院负责人打来电话,激动地说:“鲜花和蛋糕都收到了,非常高兴,感谢学院赠送的礼物!”

当天,力物学院给张诒宁教授送去的不仅是鲜花和蛋糕,还有一封饱含学生深情的信、一份30多年前的个人工作总结。

张诒宁,1935年1月出生,江苏省淮阴市人,教授、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矿井建设专业,毕业留任采矿系井巷工程教研组教师,1973年随迁淮南。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曾任基础课部力学教研室主任,2000年2月光荣退休。现居广州。

张诒宁教授1986年撰写的个人总结

一封饱含学生深情的信,呈现师爱即母爱

张诒宁教授是我校力学资深教授,从教四十余年,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著名校友。她爱生如子,教书更育人,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爱护有加,许多她带过的学生都称她为“妈妈”。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一支粉笔写就人生轨迹,两鬓染霜谱成绚丽乐章,三尺讲台留下灿烂辉煌!

疫情隔离了距离不隔离爱,力物学院党委开展“火红五月,我想对妈妈老师说……”活动,张诒宁老师曾经教过的许多学生,饱含深情的回忆起学生时代,并写下对老师的感恩和祝福。字里行间,情深意浓。她“心中有学生”把学生当孩子,她是学生们永远的“妈妈老师”。

张诒宁老师是学生们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她严谨治学、勤奋工作,她平易近人、甘为人梯,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教书育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成长,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把学生当成孩子。多么荣幸啊,我在大学时代遇见这样的“妈妈老师”。——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矿建77级)

在我的印象中,张老师为人十分热情,她曾担任力学教研室主任,对教学工作很上心,对教研室的年轻老师非常关心,对学生更是呵护有加。在我工作初期,她给过我很多帮助和指导。从她身上,我深刻领悟了何谓“爱生如子”“师德为先”“治学严谨”。到现在,我们也还经常问候电话联系。我祝愿敬爱的张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年轻!——宫能平(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机制83级)

我是孙文若教授带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师母张诒宁教授待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为人师表、爱生如子,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孙老师和张老师的恩情,我终生难忘。我衷心祝福敬爱的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程桦(安徽大学原校长,矿建75级)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矿建专业几乎所有的力学方面的课都是张老师教的。她对我们真的是像妈妈一样。早上经常来学生宿舍,看到睡懒觉的、逃课的,毫不客气直接掀被子。课堂上她要求特别严格,生活上对学生特别关心,还给困难学生送衣服。可以说,她毕生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她把所有的学生当成自己的的孩子。——吴清烟(福能集团原二级公司董事长,矿建79级)

毕业后,我虽远离了张老师,但心始终与老师在一起。有时工作忙了,一段时间忘了向老师汇报,老师电话就打过来了。前几天张老师还给我打了电话呢,每次电话里她都谆谆教诲,嘘寒问暖。我真切感受到张老师对学生的爱是超越母爱的大爱。您的学生愿一直享受您春风化雨般的教诲!衷心祝愿敬爱的张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愉快!——王世森(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采矿85级)

上研究生时有幸跟着张老师当助教,那时她有较严重的腿部关节痛。记得有一次,她一步一瘸的走进教室,但仍然坚持站立两小时给同学们讲课。下课了我们发现,老师再怎么用力,也迈不开步子、走不下讲台。这时坐在前排的同学赶紧上前搀扶住老师。我想这就是老师常说的,跟孩子们在一起痛并快乐着吧。张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坚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老师,疫情很快就要结束了,期待去广州看您!——李方政(煤科总院建井院总经理,矿建90级)

张老师教我《弹性力学》这门课,印象中张老师讲课时,基本不看备课稿,也不看课本,所讲内容侃侃而谈,了然于胸,概念清晰。她讲课时富有激情,声音洪亮,而且板书刚劲有力!在穿着上,张老师非常朴素,天冷时上课经常穿一件蓝色外套,讲课过程中有时会脱掉外套,随便放在落满粉笔灰的讲台上,她不拘小节、毫不在意,因为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讲课上。——郝玉龙(星河湾集团常务副总裁,采矿90级)

我毕业留校后就跟着张老师助课,大概一年半时间,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师从张老师掌握了课堂教学的真才实学,为我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我也已年近退休。但每每回顾往昔岁月,张老师的音容笑貌总会自动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且久久都不会消失。她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一生桃李满天下。衷心祝愿我的恩师身体健康!——经来旺(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教授,矿建82级)

回想36年前的1986年,张诒宁老师给我们上《材料力学》课程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她对待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张老师课堂上语重心长,用的最多的语言是“孩子,你……”下课后,她经常会找几个调皮的同学谈心,晚上经常会到教室来给我们辅导答疑。张老师对待每一届同学都像自己的孩子,同学们都亲切的称张老师为“妈妈老师”。——徐颖(安徽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直属党支部书记,矿建84级)

若为师者爱生如子,师者即母亲,师爱即母爱。特殊的日子里,不同时代的学生,因为共同的情感,书写了一封给“妈妈老师”的饱含深情的感恩信。

从左到右依次为孙文若教授、张诒宁教授、郭敏学教授

一份30多年前的工作总结,牵手晚辈与前辈

穿过历史的光阴,循着张老师耕耘的足迹,我们从旧资料中看到这份写于1986年的工作总结。力物学院整理这些资料时,来自基础力学系的年轻教师童伟博士,主动把纸质版文字变成电子版留存。

张诒宁老师在1986年的工作总结中这样写到:“在教书育人方面,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身教大于言教。因此我一方面努力培养自己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并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感到教师在业务上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书育人将会成为空话。另一方面,我注意到结合教学内容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在教学中从绪论就提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远景,提出在煤矿建设中存在的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前我们煤矿建设中的科研动态。热诚地鼓励大学生们献身于祖国煤矿建设事业。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专业,安排典型例题,以力求进一步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实践证明我只需不断地做,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的。”

时空交错,岁月交替。张诒宁教授年近九十高龄,是力学资深教授,童伟博士二十多岁,是基础力学系最年轻的教师。从1986到2022,从档案中泛黄的纸张上工整的手写体,到飞扬的键盘敲击出灵动的文字,手起手落之间,这是晚辈和前辈的对话,也是两位力学教师跨越时光的心灵交流。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教书“大先生”,育人“真人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谨以此文,致敬“妈妈老师”张诒宁教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安徽理工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