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三下乡 2022年5月23日
悄然间我已经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学一半的时光,刚踏入安徽理工大学的雄心壮志以及满腔热情也随之消磨殆尽。是"三下乡"文件的下达,是老师口中支教村庄村民和孩子们的热情,重新点燃了我不辜负青春的决心和渴望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的干劲。所以我很庆幸可以在2021年的暑假加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带领组织的“青春烛梦,伴爱前行”田园课堂支教活动,来到安徽省临泉县王香铺村高老小学。
下定决心前往王香铺村后,我总是会想到一双双昏暗环境下充满渴望的眼睛,每当此时前往的心情就变得无比迫切。可当真正到达时,却依旧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但更多的还是感动——小小的村支部会议室挤满了人。推开门的那一刻,热浪袭面而来,而一张张朴实的笑脸洋溢出的热情却刻入人心。天是热的,人是热的,心也是热的。
整整一场见面会下来,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不是村主任对我们的鼓励和感谢,不是指导老师给予我们的厚望和教诲,正是会议室里或害羞拘谨或活泼好动的孩子。当我真正站在所有老人和孩子们的目光下时,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出征时的誓言,那一刻我发自肺腑地想要为这群孩子做些什么,那一刻我不仅是为了我,为了我的青春而来,更是为了他们,为了他们的未来而来。
图为首日孩子们在认真上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闫恒涛 摄
正式开始支教的第一天,我觉得我这辈子都忘不掉那一天,谈不上干净整齐的教室里,闷热异常,不多不少的坐了二十个孩子。哪怕随活动的开展参加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也始终记得那二十个孩子的名字,记得他们在互相介绍时的自信开朗。
看着他们每一个人站起来说着蹩脚的普通话,我也深深明白了为什么要真正走进乡村,因为没有亲自看到,没有切身体会,你不会知道也不会相信,在这群缺少父母陪伴家境拮据的孩子身上散发的乐观坚强、懂事坦荡。是他们在第一次见面就打破了我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让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贴着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标签。明明是可以被父母宠爱的年纪,他们却过分的独立和懂事。在我们到之前打扫教室,在我们被蚊虫叮咬后送来可以驱蚊的草……可以说是他们让我们很快地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他们的独立懂事让人欣慰,却又过分的让人心疼。
加入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多,年龄差也逐渐拉大,为了方便授课和管理,我们将六年级孩子单独分成一个班,由我来负责辅导他们数学。为数不多的几个半大孩子端端正正围着讲台坐着,我带着他们一起预习初中数学,一起看爱国教育的动画片,跟他们讲什么是大学。几乎与每个孩子一样,本就是该天真烂漫的年纪,打闹、吵架、执拗同样也会出现在他们身上。我从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在他们这个年纪我们只需要包容、耐心的劝导和正确的引导。
我们有去几个孩子家家访,几乎所有孩子的父母双方都不在家,居住的房子也都普遍的窄小、闷热,其中有一对兄妹的家庭情况让我格外揪心。远远的,他们的奶奶就把我们迎了进去,那是一扇小小的门,进去以后是同样小小的院子,长满了草。比不上村子外面的老马路,刚下过雨,院子里有点泥泞,本就不大的屋子里堆满了杂七杂八的物品,除了床边都没有可以坐的地方。
五六点钟的下午,屋里暗暗的,瘫痪在床上的爷爷在屋里睡着,我们就站在屋外和奶奶讲两个孩子的表现。说实话我都不记得自己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怎么走出去的,来的路上明明时时可以看见别致的洋楼,实在无法接受也无法相信在路边不起眼的小门里却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眼前的种种像一个个拳头夯在我的胸口。
雨果写过哪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光。对于他们而言,光在何处?可能是眼前俩个孩子身上的坚强开朗,没有丝毫的卑怯懦弱,哪怕前路漫漫,但未来可期;也可能是外出的父母虽重担压身,却从未放弃,哪怕离乡奔波,但心有牵挂。
图为支教团队与孩子们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闫恒涛 摄
我原以为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甚至改变些什么,但了解越深,越觉得自己的付出与他们所需的或者说与我们想要做到的显得多微不足道。我相信生命是有光的,在我青春未尽之前,我所有能做得的,怕只有尽全力照亮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