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29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目标,力求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安徽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探索并实践了“联动式、体系化、分类型、实效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加强联动,构建协同机制。为了建立跨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安徽理工大学全面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安徽理工大学推深做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徽理工大学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学校党委负责,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牵头,各部门联动的课程思政建设责任体系。
同时,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指导、咨询等工作,分专业、分模块、有层次、有重点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完善体系,强化多维管理。为强化“主阵地”挖掘,安徽理工大学依托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专项课题,开展有组织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项目研究,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深层次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律,促进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结合“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标准化验收与示范创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作为重要评估指标,完善了学院(部)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学校定期邀请专家解读,每学期举办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学校还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混合式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设置课程思政类别,对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学团队、课程团队、教学名师给予奖励,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借鉴,形成全校教师潜心育人、着力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细化分类,探索发展路径。结合“四新”建设要求,安徽理工大学分类制定了专业和课程质量标准,指导全部课程编制课程质量标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制定、审核中,重点考查“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的方案与效度。获批建设首批安徽省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探索“行业需求—专业知识—学生培养”动态机制规律,统筹规划,有机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为“新工科”本科专业提供“智能+”模块化教材集。
同时,学校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聚焦实效,树立精品样板。聚焦“双一流”创建,安徽理工大学启动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断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三有”(心中有学校、心中有教师、心中有学生)、“三进”(进平台、进项目、进团队)、“三到”(到中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已在全校上下蔚然成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载体,打造了精品化教学样板。
学校课程建设方面,《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探索——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等专著先后出版,“土质学与土力学”“通信原理”“通风工程”等课程相继获奖,健康科普品牌《名医直播间》获评“全国优秀思政案例”;建成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2个,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名、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3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0门。此外,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明显提升,在安徽省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总成绩位列全省高校榜首,朗诵作品《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冰雕连的军魂》获得佳绩;讴歌扶贫干部的原创话剧《冶溪河》获安徽省大学生自创话剧展演一等奖并入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项目”,带动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着眼未来,安徽理工大学将坚持以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紧抓实组织领导、课程教学、示范带动、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重点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